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2031男篮世界杯 > 新闻动态 > 官方频繁对猪市下手, 什么信号?

官方频繁对猪市下手, 什么信号?
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0:47    点击次数:51

进入8月份以后,生猪市场变得小心翼翼,但如果按往年来说,七八月正是猪价最容易出现年内高点的时候,咋这回却小心翼翼了呢?

其实主要还是和官方多次喊话猪市有关。

今年5月份的时候,官方就曾开过一个针对生猪领域的一个会议,当时约谈了头部10家猪企,主要目的当然是控制产能,稳定生猪市场;

到了6月份,又开了一个会,这回约谈的对象是排名约11到30名的规模猪企,内容也是调控产能,但这一次更是明确提出要将全国能繁母猪产能调减至3950万头,而当时的产能是多少呢?

约4042万头。

也就是说,要在当前的基础上,再向下调减近100万头。

第二又明确提出要引导降低生猪出栏体重,要求降至115公斤,而当时是多少呢?

普遍都在125以上。

第三是要求控制二次育肥,要求头部企业严格控制销售育肥标猪。

而到了7月份,又再次开了一个会,把上述要求又进一步具体化了一遍,比如要求到7月底,把生猪出栏体重降到123公斤,力争到8月底降到120公斤等。

至此,生猪市场开始了动荡。

很多人可能很纳闷,之前生猪市场一直在猪周期底部趴着,好不容易去年下半年才扭亏为盈,好不容易才过上了正常日子。

为啥又开始调控猪价了呢?

其实就是3个字:反内卷。

因为随着疫情后经济开始努力复苏,但却陷入了“囚徒困境”,即大家都在努力,但却效果平平。

以生猪市场为例,虽然养殖户已扭亏为盈,但是从整体行情发展来看,风险很大。

比如,生猪领域的供强需弱十分明确,这也成为压制猪价难以抬头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
而之所以供强需弱,其实未必真的是需求有多弱,而是供应领域出现了无序扩张,尤其是大猪企们在猪价亏损时尚且逆势扩张,如今猪价涨了,扩产能的意愿就更大了。

于是,就导致产能继续扩张,从去年开始,生猪产能又开始增长了。

照这么个形势发展,消费就是再怎么增也增不过产能,于是生猪市场就陷入了恶性循环。

另一个病因就是二次育肥。

虽然说二次育肥并不能改变生猪产能,但是却能改变生猪出栏的节奏。

比如去年7月份猪价冲上年内高点,并不是因为需求增加了,而是因为二次育肥以及压栏惜售,导致出栏生猪大量减少,再加上市场情绪的烘托,于是猪价一下就冲上了20元/公斤的大关。

想想猪价刚从死亡线上缓过神来,一下就能冲上20,怎么可能呢?

显然这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,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正是二次育肥。

二次育肥虽然让猪价在短时间内冲上高点,但是到了消费旺季的时候,大量生猪集中出栏,反而市场承接不住。

于是,就出现了猪价旺季不旺的现象。

如果这种现象一直大量延续并扩张,那么就会导致猪价行情脱离了供需,而成为二次育肥的波动器。

这显然都是不利于生猪市场正常发展的,于是,官方接连3次出手,不光调控生猪产能,更明确降重出栏以及控制二次育肥,目的就是拨乱反正,让猪市回到正轨上来。

但去产能,降体重都不是一件短期的事,需要时间去兑现。

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三季度,猪价高点没了,反而随着出栏的增加,有进一步下跌的风险。

但这种下跌是暂时的,因为随着产能去化,生猪供应真正降到合适水平以后,猪价才能回到正常水平,生猪养殖也才能有正常的规律,养殖户也才能获得合适的利润。

之前的去产能竞争的惨状仍历历在目,多家大猪企资金链断裂公司重组,本来应该逐渐走出低迷的猪市反而曙光迟迟难现,从盼猪价上涨变成了熬猪价上涨。

而这个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。

所以猪市太需要一场改革了,才能走回到正轨上来。

本文完,欢迎关注并点赞,给个支持。



Powered by 2031男篮世界杯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